色www,五月婷婷深爱五月,午夜国产一级片,色噜噜综合,国产大胸无码视频,清纯美女被操黄网站在线观看,波多野结衣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

專業(yè)對口,我還是不會工作

時間:2024-09-19 20:35:28 綜合指導 我要投稿
  • 相關推薦

專業(yè)對口,我還是不會工作

    我本科時學的就是教育學專業(yè),后來讀研專攻高等教育學方向!翱瓢唷背錾淼奈遥詾榈健尔溈伤佳芯俊纷鼍庉嬢p輕松松,卻不想工作近兩年,仍然挑戰(zhàn)不斷。 

    故事一:你寫給誰看?

    到麥可思半年后,我開始負責撰寫我們與騰訊、新浪、人民網(wǎng)等網(wǎng)站合作的月度跟蹤調查報告。大學時我曾被同學們譽為“論文高手”,那些只看論文給成績的課程得分大多在95分以上,平時被教授們夸獎不斷。于是,在我這個“論文高手”眼中,關于教育方面的半頁紙的掛網(wǎng)調查分析報告完全就是“小菜一碟”。

    最初工作的兩三個月,雖然領導對我寫的調查報告每次都有修改,但也沒有表現(xiàn)出不滿意;可是后來對我交上去的報告意見越來越多,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點:一是每月內容差異不大,遣詞造句晦澀,沒故事且讀不懂;二是重點不突出,圖表太多。剛開始我挺委屈,心想:以前給老師就是這么寫的,現(xiàn)在怎么就不行了?原本還得意洋洋地感覺自己寫得比以前純熟了許多呢。領導一句話點醒了我:“羅惠文,你有沒有搞清楚你是寫給誰看?”

    寫給誰看的?我以前一直是寫給教授,教授給我高分。但是,我們的掛網(wǎng)調查報告既要發(fā)送給高等教育的管理者、研究者,也要發(fā)送給關注教育的媒體人士,同時還要掛在合作網(wǎng)站上給網(wǎng)友閱讀。我寫的報告跟過去課程論文差不多:篇幅長,描述一大段才得出一個淡而無味的結論,圖表密密麻麻一大片,用詞就怕淺顯易懂,顯得沒水平?jīng)]深度。然而用這樣的語言堆砌的報告,公務繁忙的管理者們會有耐心看嗎?媒體能提起興趣從中找到關注點嗎?習慣快速瀏覽的網(wǎng)友們的眼球能被它抓住嗎?從小學到碩士畢業(yè),我寫了17年的作文和論文,沒有老師要求我針對性寫作,即因為讀者不同而寫法不同,把復雜事情說簡單,用簡單語言把事情說清楚,這是應用文的最基本要求。學校的確教遍了我們寫作體例、表達技巧、華麗詞藻,卻沒有告訴過我們怎樣去寫一篇讀者會關心的文章,更不用提引導我們產(chǎn)生這樣的意識,即便在講授應用文寫作的課堂上。工作后,我才第一次問自己這樣的問題。

    于是,我開始去思考不同讀者群體的訴求是什么,開始學著用有助于對方理解的方式去表達:用所有人能夠理解的語句,盡可能生動地表現(xiàn)研究結果;把重要的結論提到段落最前面,通過加粗或改變字體顏色,以及在正文側邊欄配圖文提示框等方式,使讀者能夠盡快找到文章要點,減小閱讀量;研究報告寫作的各部分與排版保持一致性,如“數(shù)據(jù)介紹”和“基本發(fā)現(xiàn)”放最前面,主要圖表統(tǒng)一放后面并附全文的網(wǎng)絡鏈接,以使讀者形成閱讀習慣后能盡快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;每次研究報告只側重一個選題,加深分析深度的同時也避免讀者失去新鮮感……

    做學生時,總以為交上去的調查報告,總得整個回歸分析或者什么模型,寫一堆高深莫測的系數(shù)和希臘字母,方能盡顯“才氣”;工作以后才明白,看起來最簡單的平均數(shù)、百分比才是“大智若愚”——為什么不能用所有人都能明白的方式來表達呢?我們對報告中給出的結論會做復雜的分析和檢驗,但確實沒有必要羅羅嗦嗦地把過程寫給讀者看。心中有讀者,搞清楚為誰寫作,才是寫作的最高境界。

    故事二:你有沒有自己的腦子? 

    關于寫報告,還有一段“血淚”。

    記得有一次我和一位較為“資深”的統(tǒng)計分析師一起做一項分析。我拿到他給過來的數(shù)據(jù)后,對其中幾項心有疑慮。但與對方求證,得到“沒問題,就是這樣”的回復后,便坦然地加上解讀交給了領導。

    結果可想而知:領導對這樣的數(shù)據(jù)當然也產(chǎn)生了質疑,再檢查時發(fā)現(xiàn)是在導入數(shù)據(jù)期間程序出了問題。他責問我:“羅惠文,你拿到這樣的數(shù)據(jù)就沒有疑問嗎?”我有些委屈地說,“我讓他檢查了,他說沒問題”。“‘他說’?你有沒有自己的腦子?”一句話讓我啞口無言。

    17年來,我已經(jīng)習慣了接受所謂專家或權威的答案,學習過程致力于發(fā)現(xiàn)能取得高分的權威答案!芭行运季S”于我只是一種抽象概念,不是我的思維方式。工作后,對上級或比我資深的同事交給我的內容,還會像在校時一樣習慣性全盤接受,即便覺得有疑點,也會收起好奇心,認為是自己想太多。

    領導說:“你有沒有想過,如果你什么也不管,只是轉手傳遞文檔,你作為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存在的意義是什么?正確不總是在上級和專家手中,你有權利懷疑一切!”到如今,我更是意識到,“懷疑一切”并不是上級“口諭”賦予的一柄尚方寶劍,這項權利根本毋須任何人賦予,而是我原本就有的工作責任——對所有經(jīng)手的工作,我都有義務去批判性懷疑它,而不是不假思索地接受它,讓可能的質量問題流到下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、讓更好的解決方法擦肩而過。工作近兩年,“少干活,多動腦”六個字至今還貼在我的座位前,時刻提醒著我。

【專業(yè)對口,我還是不會工作】相關文章:

SOS 我是休克還是搏11-11

臨近畢業(yè)的我對未來工作還是一片迷茫11-11

為薪水而工作,還是為自己而工作11-11

實際就業(yè)對口率不低 求職別讓“專業(yè)對口”絆住03-03

職場:我該保持自己還是改變自己02-18

這家餐館你說我是開還是不開11-11

你比較喜歡獨立工作還是集體工作?11-11

畢業(yè)之惑:讀書、培訓還是工作11-11

找工作 穩(wěn)定重要還是興趣重要?11-11

還是燙手的電話面試11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