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關推薦
《做幸福的教育人愛心伴孩子成長》學習體會
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,馬上將其記錄下來,這樣我們可以養(yǎng)成良好的總結(jié)方法。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?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《做幸福的教育人愛心伴孩子成長》學習體會,歡迎閱讀與收藏。
《做幸福的教育人愛心伴孩子成長》學習體會 1
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,我作為奧城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,有幸在熱心關注教育發(fā)展的教育部門領導的安排下,不斷地有了再學習的機會,在此我非常感謝關注當下社會教育思想的領導們,不但讓我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業(yè)務水平,也給我個人有些迷茫的人生觀、價值觀指引了方向。這次聆聽的“傳統(tǒng)文化——弟子規(guī)”教育專題講座,留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。
記得第一次聽教育專題講座,那是幾年前我和一位朋友在濟南大學聽的《愛心教育》,當時雖然對我打動很深,但是我卻覺得當下應試教育觀念很深,不易實現(xiàn)。逐漸的又聽過幾次這樣的專題報告后讓我覺得:其實把這樣的教育觀傳遞給自己的學生并沒有那么難,只不過從教師語言上有意識的滲透出來我們當下教育的思想就行了。
本次的講座學《弟子規(guī)》,教我們怎樣生活,怎樣過幸福的日子。肖老師、陳老師以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心境為主線,給我們舉了太多的例子,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智慧,在我的筆記中覺得每一句話都很值得回味,唯有遺憾的是還有些重要的東西來不及記下來。古語有言:“欲助人者先自助!”所以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提升心境,首先老師自己就要有這種心境。
孟夫子講的四種心境:孝心是否提升;羞恥心是否提升;恭敬心是否提升;是非判斷力是否提升。一個人學問的高低到底是以什么來判?是以學歷為標準嗎?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(yè)了,但是不孝敬父母,那他學問高嗎?答案當然是否定的,所以一個人學問的高低不是以學歷為標準的。肖老師說:“弘揚圣賢文化——傳統(tǒng)文化這樣的道路感受最深的就是古文學一句就可以落實,當下就可以做到,當下就可以幸福!蔽衣犃酥蠡叵搿兜茏右(guī)》上的`話,身有同感。人生沒有偶然,都有前因后果。比如:一只小鳥拉了一泡屎在小男孩的臉上,他該想:“為什么拉到我的臉上呢?一定是小時候經(jīng)常拿彈弓打鳥了,所以現(xiàn)在才往我臉上拉屎,我應該感激他沒給我更嚴重的回報!
一個孩子如果有孝心,可以發(fā)掘各方面的能力。教孩子關鍵在于心境的引導。比如:老師獎勵了你一顆糖果,《弟子規(guī)》有言:長者先,幼者后。你是自己吃了,還是拿給媽媽吃?要是自己吃了,舌頭可以甜一陣,要是拿給媽媽吃,忍住自己的欲望,那心里就會甜一輩子,你會怎么選呢?如果拿給媽媽吃,媽媽不吃怎么辦?于是你就可以說:“如果你想成全我當一個孝子呢,你就吃了!痹偃纾杭偃绨职殖霾罨貋斫o你帶回一件禮物,你接過來感覺到什么:爸爸如此辛勞,你接過來的是愛子之心,不是禮物啊!面對班上考試最不好的同學,你是怎么看的呢?有沒有關愛之心?如果你考好了你的心境是怎樣的呢?是洋洋得意還是總結(jié)經(jīng)驗?如果你沒考好心境又如何?是憂慮、煩惱還是從結(jié)果找失敗的原因?答案已很明顯。
有的孩子粗心大意,如何改掉他的粗心大意呢,其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可以看到,只有改了這種習慣,也就改了學習上的這種毛病。所以,肖老師說:“我們可以把每個人身上的這種壞習慣看成是一種垃圾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,立刻改掉。那你就會在很多事上做得很好!
如果你一件事情做成功了是好事嗎?那就要看心靈的進步與否,如果這次成功了,驕傲自滿,得意洋洋,那就是下次失敗的預兆,心境有提升是好事,心境無提升是壞事,因為做任何事你的心境都有進退之間。
電視上有的唱歌演員唱的什么根本聽不清,那要不要跟他學?你的是非判斷力如何?聽不清的東西不要學。人生有兩樣東西:時光和命光。時光無限,但命光有限。所以每一天都要珍惜,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到有用的地方,心境提升了,其它的才能提升,心境墮落了,將種下苦果。
俗話說:“吃苦,了苦;享福,消福。” 作為老師,作為家長,我不能讓我的孩子那么苦,所以小時候要培福,從小多干活,能擦桌子掃地就擦桌子掃地,要有為家庭服務的意識。長大了要造福,成為有用的人,而不能成為社會的“寄生蟲”。老了才能享福,才會苦盡甘來。
所以我們做教育做得是大事,是天下事,雖沒有孔夫子那樣大的思想,但當我們每個做教師的傳遞給自己的學生這些優(yōu)良的傳統(tǒng)圣賢文化的同時,不也推進了整個社會的教育發(fā)展嗎?我們的心里能不幸福嗎?
什么是真正的“愛”?用心去感受對方的需要就是“愛”,我們?nèi)绾尾攀钦嬲膼酆⒆幽?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嗎?其實所有的教學都要關注到孩子的心境,我們的教學目的就是要幫助孩子提升心境,孩子犯錯的時候是很好的機會,我們可以幫他們改掉“壞習慣”,孩子不犯錯的時候,我們可以表揚他對在哪里,而不要表揚他的名字,所以抓住每一個機會,幫助學生不能在結(jié)果上打轉(zhuǎn),不能在表象上打轉(zhuǎn),要抓住問題所在。我想這就是我們做教育者的”一顆心”。
《做幸福的教育人愛心伴孩子成長》學習體會 2
參加《做幸福的教育人》專題培訓后,最深的感悟是:教育者的幸福不在于分數(shù)榜單,而藏在孩子們亮起來的眼睛里。當我把培訓中"三心教育法"(耐心傾聽、匠心引導、愛心陪伴)運用到班級管理時,那個總在墻角發(fā)呆的'留守兒童小宇,終于舉起他怯生生的手——這個瞬間讓我真正理解了"幸福教育人"的內(nèi)涵。
一、幸福源于專業(yè)成長
培訓中"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,而是點燃一團火"的理念讓我重新審視教學。在執(zhí)教《草房子》一課時,我放棄標準答案式講解,改用"角色體驗教學法"。當學生們通過扮演桑桑、紙月來理解人物命運時,教室里迸發(fā)的思考火花,讓我體會到專業(yè)精進帶來的深層滿足。這種幸福,遠超績效考核的數(shù)字化肯定。
二、幸福來自情感聯(lián)結(jié)
記憶最深的是培訓師分享的"五個一"陪伴法則:每天一次擊掌、每周一封手寫信、每月一次家庭日。實踐半年后,班級形成了獨特的情感密碼:學生自制"心情晴雨表",教師辦公桌上常出現(xiàn)帶著錯別字的暖心便簽。這種雙向奔赴的師生關系,構筑起比升學率更珍貴的教育風景。
三、幸福植根教育信仰
面對"躺平"思潮的沖擊,培訓中"教育是慢的藝術"這句話成為我的定心石。當我陪著閱讀障礙學生小琳用三個月啃完《夏洛的網(wǎng)》,她在日記里寫下"原來書里有會說話的蜘蛛",這份質(zhì)樸的成長,恰印證了教育家杜威所言"教育即生長"的永恒價值。
《做幸福的教育人愛心伴孩子成長》學習體會 3
一、專業(yè)成長:幸福教育的根基
培訓中"每節(jié)課都是師生共同的生命敘事"這一觀點徹底顛覆了我的教學觀。在執(zhí)教《城南舊事》單元時,我嘗試"沉浸式閱讀"教學法:讓學生用舊物箱還原英子的童年記憶。當學生們捧著老式煤油燈講述家族故事時,教室變成了跨越時空的.情感場域。這種專業(yè)創(chuàng)新帶來的滿足感,遠比公開課獲獎更令人振奮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:"教師的職業(yè)幸福感首先來自于創(chuàng)造性勞動。"
二、情感聯(lián)結(jié):幸福教育的血脈
實踐培訓倡導的"3T陪伴法則"(Touch接觸-Talk對話-Trust信任)過程中,班級出現(xiàn)了令人驚喜的變化。原本叛逆的初中生小杰,通過我們共同養(yǎng)護的班級綠植"幸福樹",逐漸學會用植物生長日記表達情緒。最動人的是冬至那天,學生們偷偷把各自家長包的餃子拼成"愛心拼盤"放在講臺上。這種用愛心編織的教育關系網(wǎng),構成了抵御教育功利化的溫柔鎧甲。
三、價值認同:幸福教育的靈魂
面對教育內(nèi)卷化的焦慮,培訓中"教育是農(nóng)業(yè)而非工業(yè)"的比喻給了我深刻啟示。當我陪伴讀寫障礙學生用沙盤描摹漢字,見證他們用三個月完成從涂鴉到書寫的蛻變時,終于理解葉圣陶先生"教育是農(nóng)業(yè)"的深意——每個生命都有自己成長的節(jié)律。這種對教育本質(zhì)的堅守,讓我們在分數(shù)至上的環(huán)境中保持清醒的幸福認知。
【《做幸福的教育人愛心伴孩子成長》學習體會】相關文章:
最利于孩子成長的早教方法08-27
陪伴孩子成長幸福的句子12-02
最利于孩子成長的早教有哪些10-28
陪伴孩子成長幸福的句子(通用)01-31
不利孩子成長的12大早教誤區(qū)08-05
利于孩子成長的七種早教方法!05-16
好書伴成長暑假征文07-14
愛心育人規(guī)范管理論文08-07
陪伴孩子成長過程幸福的句子09-19
讓評價伴孩子快樂進步06-27